专业生产

谐波减速机

,RV减速机等系列高精密减速机,专业提供机器人减速机,苏州绿的谐波减速机,日本帝人减速机等品牌产品服务

谐波减速器
电话

18915587680(同微信)

email

info@arcsecondrobo.com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

2017-04-07

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概述

1.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了12%。

亚洲仍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地区,占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使用的66%,其次是美洲(包括北美、南美)和欧洲。分国家来看,中国继续站稳全球领先地位,销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31%。

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首要用户。由于日本、德国、美国与韩国均是汽车工业大国,中国国内厂家生产的机器人30%以上提供给汽车行业,可见工业机器人首要需要仍在于汽车工业。另一主要驱动力为电子行业,2016年全球销往电子行业的工业机器人超过5.5万台。


1.jpg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国家发展状况

(1)日本

2016全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国内销量占比23.5%,出口销量占比76.5%。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一大半用于出口,堪称是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大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发展大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对于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

目前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拓展应用领域。日本近年工业机器人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三品产业”领域有较快发展,与汽车和电子产业不同,“三品产业”的卫生标准更高,解决卫生标准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2)美国

美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三大市场。受到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影响,2016年美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较2015年增长了7.5%。但是机器人本体利润少、技术含量低,美国制造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商较少,更多的企业注重于技术方面的研发。为满足美国制造厂商的现代化生产线需求,美国本土加速机器人的安装工作。


(3)韩国

目前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四大市场。2013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基于该战略制定了《第二次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2014-2018年)》,提出2018年韩国机器人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万亿韩元,出口达到70亿美元,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的目标。韩国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特别是电子零部件领域。


(4)德国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2013-2016年,德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长率约为7%,主要推动力是汽车产业。


3.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工业机器人与网络融合,组成复杂性强的生产系统,各种算法如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可以逐步应用于机器人应用中,使其具有类人的学习能力,多台机器人协同技术使一套生产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工业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一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从较为成熟的汽车、电子产业延展至食品、医疗、化工等更广泛的制造领域,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本体向体积小、应用广的特点发展。二是人机关系发生深刻改变。例如,工人和机器人共同完成目标时,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简易的感应方式理解人类语言、图形、身体指令,免除工人复杂的操作。

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第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精细作业能力被进一步提升,对外界的适应感知能力不断增强。第二,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灵活性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第三,工业机器人与人协作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强。未来机器人能够靠近工人执行任务,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采用声呐、摄像头或者其他技术感知工作环境是否有人,如有碰撞可能它们会减慢速度或者停止运作。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概述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市场发展稳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1.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据MIR睿工业2016年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中以六轴多关节机器人为最,销量占比近50%。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长率。

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工业机器人快速进入生产的原因之一。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中国各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水平,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出现民工荒,中国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并且近几年中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断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及电子行业。随着中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自动化线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方式。

我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这就给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开发者带来巨大商机。

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相对较低也给未来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余地。


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4.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

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过程,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1)日本模式——此种模式的特点是: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


(2)欧洲模式——此种模式的特点是: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


(3)美国模式——此种模式的特点是: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