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减速器今后会朝定制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2016-12-23
“在国内厂商们的支持下,我们谐波减速产品在国产机器人这一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截止今年11月底,我们谐波减速器产品的出货量已突破5万台。”今日(12月22日)下午,在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苏州绿的谐波副总经理李谦在“谐波减速器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时透露。
从2003年开始,苏州绿的谐波从事谐波传动技术的研发,于2009年才做出了第一台谐波减速器。在国内外相关机构经历了三年的的评定、测试、检测阶段,到了2012年,才将谐波减速器产品推向了市场。
令李谦比较自豪的是,苏州绿的谐波整个谐波传动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到目前为止,苏州绿的谐波可生产17个系列谐波减速器产品,这些产品可满足6轴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及摆臂机器人到小幅轻量型机器人的需求。
在李谦看来,机器人与人合作共存的概念越来越清晰,拥有人机交互轻量化的机器人,是下一步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方向,经过轻量化设计的机器人,可确保人在安全的前提下协助人灵敏、精确、灵活的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把人从简单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他们从事更多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对这一点,业界人士基本能够达成共识。
李谦称,谐波减速器产品本身具有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关键是精度保持性很好,寿命非常长,这些特点注定了其在机器人行业,特别是小型机器人、协同机器人的谐波减速器产品上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合苏州绿的谐波自身的实践情况来看,李谦认为,谐波减速器今后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定制化,二是模块化。
在定制化方面,李谦表示,现在的机器人专业本体厂商在设计新的机型时,对机器人关节的整体重量、尺寸和散热方面会提出很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在机器人设计之初就把减速器融入到 整体的结构规划之中,并和壳体面积等等进行整合,把不需要的多余部分去除,才能设计出更紧凑的本体。
“当前,对机器人本体生产整体而言,效率还是非常低下,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产量也就在三万台左右。”李谦说,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产业,例如汽车行业、手机行业,机器人行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李谦还认为,机器人核心硬件的整合和模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他举例,人机协同机器人近几年的崛起就代表了这样一个方向。同时,其判断,在未来的绝大多数机器人当中,谐波减速器不会单独的出现,它会成为一个标准关节模块的核心组件。
对此,李谦表示,模块化可带来五个方面的变化。一可以使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和生产更加高效,本体厂商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最终用户的功能层面需求上去,而像以前,本体厂商要把很多精力放在关节的设计上,而以后最主要的关注是怎样把机器人用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是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推进必然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它会使机器人真正从工业领域走向家庭,最终进入千家万户。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如果我们做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再把成本降低,以后的服务机器人等都可以使用,继而顺利进入到普通家庭,这将是一片蓝海。
三是模块化会朝着智能化方向进化。机器人整体的智能化只有在其关节智能化之后,才可能实现。
四是未来的核心硬件供应商门槛会进一步提高,最终存活下来的只可能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极少数者。
五是虽然硬件供应商门槛提高了,但是机器人的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门槛会进一步降低,在各个细分领域,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机会和较多的从业者。
李谦最后称,定制化和模块化会对谐波减速器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说,它会要求减速器的设计得更轻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负载留给机器人去工作。散热好、散热性要求一定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以后可能会把电机、减速机、刹车、驱动、传感器等等集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发热源,如果解决不好发热的问题,模块化就无从谈起。